歡迎來到 禮儀詞典網 , 一個專業的禮儀知識學習網站!
敬老孝親情意濃
節日習俗是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“活化石”,是一個
民族傳統文化的“活文物”。但它不會一成不變,總要隨
著時代的發展而滲透進新的內容和價值觀念。近年來,
隨著我國老年社會的提前到來,!" 歲以上的老年人已占
到我國總人口的#"$ 以上,在金錢至上、物欲橫流的沖
擊下,敬老孝親、尊老敬老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。正
是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,從上個世紀%" 年代以來,把
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已成約定俗成之勢,并為全社會所公
認。
首先,重陽節是夕陽紅的象征。重陽時節,秋高氣
爽,五谷飄香,是收獲的季節,是成熟的季節。把重陽節
定為老人節,象征年節成熟,象征夕陽紅。清代大詩人袁枚在一首自勵養生詩中寫道:
放棹西湖發浩歌,詩情畫意兩如何。
莫愁秋老山容淡,山到秋深紅更多。
“秋老山容淡”比喻人老色衰,“秋深紅更多”喻老年
也大有作為。鼓勵老年人要豁達開朗,老有所為,老有所
樂,使生命質量更高。
人生是一本書,老年就是書的結尾。而結尾部分往
往最精彩,最讓人難以忘懷。
其次,“九九”與“久久”同音,含有生命長久、健康長
壽的意思。九九重陽是雙九重疊、日月并陽,人們認為這
個日子很特殊,是一個特別值得慶賀的日子,應該特別對
待。用它來象征年高德劭、年德并應的老年人最為貼切
恰當。菊花是秋天的寵兒,是重陽節的寵兒,相傳菊花也
是長壽的象征。宋代給它起了一個別致的雅號“ 延壽
客”。重陽時節,百花日漸凋零,而菊花卻獨立寒秋,神
韻高雅,嫵媚動人。用秋菊象征老人,從形象到氣質都很
恰當。老年人成熟、恬淡、寬容,為人民建功立業,有過貢
獻,德高望重,猶如九九重陽,秋菊點翠———因此把重陽
節定為老人節也是順理成章。
再次,為了弘揚中華民族“ 敬老孝親”的傳統美德。
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,素有尊老敬老、事親敬上的優良傳
統。唐代詩人孟郊(!"#—$#%)的《游子吟》是一首贊美
母愛的詩,撥動了天下兒女報答慈母養育之恩的心弦:
慈母手中線,游子身上衣。
臨行密密縫,意恐遲遲歸。
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。
兒子要出遠門,臨走前,仁慈的母親手拿針線為兒子
縫制衣服。母親一針針縫得又密又牢,就怕孩子在外遲
遲不能歸來。寸草:小草,比喻游子。三春暉:春天的陽
光,比喻母親對子女的關愛。我們做兒女的就像那路邊
的小草,怎能報答春天所給與的光輝呢?全詩語言樸實,
感情真摯,尤其是后兩句,引起天下兒女的共鳴,把尊老
敬老之心表達得非常形象和深刻。
是父母小心翼翼地哺乳兒女,是父母在兒女身體有
恙時擔驚受怕而終日悉心呵護照料,是父母承擔了多少
艱難勞苦方使兒女知書識禮,是父母費盡了多少精神為
兒女定親婚娶而興家安業———父母那數不清的大恩,確
如一首歌里所唱的:“ 我能數盡青絲發,只有親恩數不
來。”所以做兒女的對待父母應該像那烏鴉一樣知道反
哺,像那羔羊一樣知道跪乳,千萬不能因為娶了媳婦,添
了小家庭的許多甜蜜恩愛,有了生兒育女、兒女繞膝的歡
樂就將父母棄之腦后,念念不忘的是多一分孝,少一分不
孝!然而,客觀現實又如何呢?一些不孝子孫,不但不盡
贍養義務,反而虐待打罵老人,掠奪老人財物,干涉老人
婚姻,侵犯老人的合法權益。老年人自殺事件屢有發生。
根據社會存在著的對老年人的年齡歧視,全國政協委員、
民政部副部長、中國老齡協會會長李寶庫提出建議:考查
干部也應看它是否孝敬父母。他說:對老年人的年齡歧
視已成為影響代際關系的世界性社會問題。在家庭關系
上,由于一些人價值觀、道德觀、法制觀念的滑坡等等原
因,由代際關系引發的矛盾更加突出。
從這個意義上說,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不單純是
“敬老孝親”,而是在解決一個反對年齡歧視,融合代際
關系,減少家庭矛盾,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個社會問
題。定重陽節為老人節是對尊老敬老社會習尚的引導和
提倡,是對中華民族事親敬上傳統美德的弘揚,是構建社
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善舉。
快搜